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長路》:相信的路太遠,希望的路太長

「人不會忘記嗎?」
「會,人會忘了他想留住的,留住他想忘記的。」

這是《長路》裡最觸動我的一次對話,也是我對《長路》最後的一個結。

開始在黑夜裡。「他」驚醒了,黑夜很靜默,然而,在末日世界的長路上,靜默是最嘈雜的喧囂。他和他的孩子走著,緩慢而吃力地走在充滿驚懼的長路上,世界不知怎麼了,大災難降臨過,物資耗盡、人類和其他的動物都幾乎絕跡了,當然了,什麼形式的政府組織都毀滅了,沒有文明,沒有人類賴以維生的文明系統,在這樣的世界裡,活下去是太沈重的負擔,死去……死去反而比較容易,然而,他選擇活著,並且為了他的孩子,他要很勇敢並且堅強地撐過整個長長的旅程。

他們有方向,隱約的方向,就像他們所抱持的渺茫的希望。

然而,惡劣的環境迫人孤絕,孤絕的環境迫人瘋狂,瘋狂的環境下人們還擁有什麼?對過去美好的回憶嗎?漸漸的都會忘了的,因為當生命中的一切都迅速流失之後,「生命」只能回到最本質的部分,那個叫作「求生(survive)」的部分,連時間也沒有意義了。

「沒有代辦事項,每個日子都廳從自己的旨意;時間,時間裡沒有後來,現在就是後來。人們留懷心尖的恩寵、美善俱源於痛楚;萬事生降於哀戚,與死灰。那麼,他輕聲對熟睡的孩子說,我還有你。」

他必須帶著孩子繼續向前走,這條路很長,不知道何時可以有盡頭。死亡的陰影不停侵襲著他們。他們拚命地尋找食物,既然大自然的資源也被燒毀了,他們必須尋找以前的人的痕跡,期盼能找到殘留的食物。但是,在這個末日的世界裡,人,之於人,已經不再等於食物鏈上的平等,人也可以吃人,只要能活下去。那不是犯罪,那也不一定是邪惡,這些概念太複雜了,在最原始的人生路上,只有活下去是唯一的方向。

所以,關於他曾經活過的那段舊日回憶,他還可以相信嗎?他還應該記著嗎?

「他相信每縷回憶都對記憶源頭有所折損,道理就像派對常玩的傳話遊戲;所以應知所節制,修飾過的記憶背後另有現實,不論你對那現實有沒有意識。」

現實實在太凜冽了,無情地摧殘著他的記憶,那是他心中溫情的源頭。那個火快滅了。但是他必須教導孩子,起碼,孩子要能夠繼續走下去,他很疲憊了,也知道自己或許不能走到遙遠的終點,他必須試著讓孩子學習關於這個新世界的規範,學習新世界裡的安全。那些是他自己其實也不確知、不能盡信的法則。

路上他們斷斷續續遇見了一些人,多數是無法信任、相互傷害的所謂壞人。然而孩子卻堅信世上還有好人,即使他所成長的環境是再也沒有以前的良善的地方,他仍堅信著連爸爸都已經漸漸拋棄在路上的那分對人性的信任。每回孩子和他因為對人心的信與不信意見相左時,他便央求孩子別躲進自己的沉默裡。世界已經太沉默,沉默的世界吃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連帶吃掉了信任。如果連他僅有的都不在信任他了,那麼一切又是為了什麼。

腳步一天比一天更難邁開了。終於他知道是時候必須離開孩子了。其實,到底他交給孩子了什麼,他其實已經不能確知,他異常賣力地將他生命裡僅有的一切都灌注給孩子,只是這一路太漫長了,他努力地愛著愛著,可是他的愛裡還剩下什麼?孩子接受了什麼?

「我不會好了。記得隨時帶槍;去找好人但不要輕易冒險,不能冒險,懂嗎?」
「我想陪你。」
「不行。」
「拜託你。」
「不行;你有你的使命。」
「我不會做。」
「你會。」
「是真的嗎?真的有神派的使命?」
「是真的。」
「在哪裡?我不知道在哪裡。」
「你知道啊;使命在你心裡,它一直一直在那裡;我看得見。」

《長路》當然是一則關於末世裡的愛的寓言。然而,《長路》卻並不一定要是那樣設置的場景下,對人心的檢視。

孩子是那個世界裡的神,因為他還相信,而相信,即是一抹希望。希望,能在每一個走不下去的時候,再釋放意想不到的能量,讓人繼續前行。希望,是人生在世(無論是什麼樣的世界,好的世界,壞的世界,真實的世界,虛妄的世界)唯一賴以為生的準則。

最後,在他終於趨向了生命的絕望,死去之後,孩子很快便戰勝了恐懼,與一群陌生者產生了連結,因為孩子相信,並且懷抱著必要的希望。而希望就像極冬之後,乍暖還寒時節裡,悄悄冒出芽的新苗,看起來異常脆弱,卻飽含著生命力,和驚奇的堅韌。

即便是跳脫出《長路》的場景,他與孩子之間的對話和辯證,依然能遺「世」而獨立,因為關於人、關於世界上太多醜惡的罪,以及無論是天災或者人禍所帶來的恐懼,我們永遠必須面臨嚴峻的考驗,時時刻刻,都在思索著信與不信。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往往只是一瞬間便大大的遠了,而希望和絕望之間,也只是一個念頭閃爍的差異。

在我拿到《長路》之後,便無法停手地一直閱讀下去。那看似單調而無味的零情節曲折卻從不匱乏,神奇地引人入勝。《長路》的世界也的確清冷,冷得讓你身體不住想打顫,然而心裡卻溫暖著。本來我以為就是愛了,是父子之愛。然後我刻意在讀完後放下,不反覆叨唸著這故事裡我所記得的一切,相反地我想讓它褪去,因為我想知道當我忘記了之後,還能記起的是什麼。

於是我真的忘記了我相信這故事是在講的親情摯愛。卻看見了希望。關於人,在每一個生命角落裡,當外面的光照不進來的時候,希望,在心裡,其實一直不停燃燒,燃燒,燃燒。



書名:長路
作者:柯曼‧麥卡錫
譯者:Cormac McCarthy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08 年 11 月 1 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未知
裝訂:未知

※ 按此處購買 ※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惡人》:善惡二分法的辯證命題

善是什麼?惡是什麼?人之初,究竟是善是惡?評判善惡的仲裁者和那個標準又在哪裡?

從看到書名《惡人》之始,引我開始好奇的點不是一個追逐惡人的推理拆解,而是這個「惡人」之惡是如何的,在我接觸有限的日本作品裡,累積的(刻板)印象是日本文學旗手們對於人性之惡、之黑暗有著獨特的著力,加上很久沒接觸日系推理小說,我壓根沒把《惡人》當做那類型的作品在看。事後發現,這是個正確的謬誤。

保險業務員佳乃選擇遠離父母在外獨自生活,能言善道的她利用交友網站尋找多金的對象,並且,她說謊,不斷地畫一個虛妄的理想圖,向身邊人炫耀自己的出眾地位。她是令人厭惡的,也是思想行為邪惡的,所以她必須被作者處以死刑,來凸顯普世的「善」的價值觀。

與真實的人的世界有所隔膜的清水祐一無法正常地融入社會,所以寄情於汽車,並且耽溺網路。是他犯下了殺人的罪,可是作者卻賦予他一個容易啟發憐憫的過去:小祐一是缺乏家庭溫暖的受害者,因為世界對他的不公平,所以他可以憤世嫉俗,所以他可以犯錯。

增尾圭吾是個光鮮亮麗的白馬王子,有錢有閒有外表有未來,他理應是善的綜合體,是仰慕的圓心。然而,他的個性是缺陷的,作者有責任去揭示他的偽善,所以,開罪於他,讓他成為必須亡命天涯的頭號嫌疑犯。

而在服裝店工作的馬込光代,每天看著物質世界裡狀似歡愉的人們,內心卻被孤單、寂寞啃食。想要被人擁抱的慾望總是落空,所以終究迷失在祐一那彷彿和自己雷同的孤僻裡。只要有人陪伴就好了,世界就對了,即使對方犯了錯也無所謂的全部都對了的世界是馬込光代的人間牢獄。

故事以不同的角度和乍熱還冷的手法在這四個人之間開展。作者吉田修一試圖以疏遠的筆將一大堆那個世界裡的人物之間的善與惡、本身的善與惡一併丟出,交代給讀者。然而,隨著情節益發複雜,讀者漸漸便瞭解到自己本以為的善不是善、惡亦不是惡,所以也無法真的偏袒哪位角色,或者完全去厭惡誰了。到頭來,吉田修一帶出的是一整個社會的悲傷,團體之惡。

我們說拜金有罪,但是拜金也是為了尋求一種勢力,一種物質、客觀的能力肯定哪,誰不想獲得他人的艷羨?我們說殺人有罪,但是一個不在這個世界裡的人如何去明白這個世界裡的罪?或者也許一個惡人之死,是社會之善的開端呢?我們說偽善有罪,可是什麼力量迫使他必須偽裝良善?我們說包庇、隱瞞有罪,可是一個人的悲哀如果可以因此獲得救贖,反而開誠布公比較痛苦,換作是自己的時候,你要不要冒險犯這個罪?

所以,我將《惡人》看做是一個對世間的黑白二元論的辯證,我們無法得知他人的處世準則,也就無法有絕對的批判立基了。於是乎,這個世界裡的善與惡、對與錯、好與壞根本就並不存在,至少,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定律,而那把尺,只存在於你心,且還時時分分地在變動、變動、變動著。

書名:惡人
作者:吉田修一
譯者:未知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未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未知
裝訂:未知

※ 按此處購買 ※

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秘密》:我們都需要相信

《秘密(The Secret)》
作者:朗達.拜恩
原文作者:Rhonda Byrne
譯者:謝明憲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07 年 06 月 25 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750675
裝訂:平裝
※ 按此處購買 ※

我甚少看心理勵志類的書籍,即便當初因為某一個點而受到吸引,翻閱幾頁之後,也往往無以為繼。就是看不下去。《秘密》在台灣書市掀起一陣狂熱,直到今年,都還不斷有「延伸閱讀」出版品陸續上市。前陣子忽然有人問起我是怎麼看《秘密》的,回想過去一年半載,對於《秘密》,我好像產生了一些半新不舊的所得。

「心想事成」,說穿了,整個《秘密》的總結就是這 4 個中國人往昔常拿來祝福他人的字。如同所有同類書籍,《《秘密》照例將一個道理翻來覆去地用各種方式不斷地闡述,(多多少少有那麼些催眠意味,)將我們的人生大刀闊斧地切割成「金錢」、「關係」、「健康」三大要件,書中並大量引證古今中外各界名人所言,強化這股由我們個人內心深處發出的心靈力量,同時,穿插在段落段落中間的,是實際發生在某某人生活裡的真實佐證。

然而,我想《秘密》把「心想事成」的力量講得有點玄了。

《秘密》上市之後,我被很多朋友問到過相不相信真的有這能力的存在。說實話,我好傻地曾經非常認真去實驗/執行過《秘密》裡的秘密,結果是,我想要嘛我的念力不夠強,(或者我不是真心相信這「秘密」,又或者我沒有真的那樣想要改善某一個確切的狀態,)要嘛這力量並不屬於我的世界。我心心念念的那些並沒有隨著我的心心念念而發生。只是,我認為,心想事成的這個「秘密」稍稍修正後,是可以成立的。

應該是說,我寧可這麼去解釋《秘密》:它帶來的是一種正向的力量,一種使人們願意相信、也需要去相信事情會好轉的力量。

過去這一、兩年來,我幾乎已經不再看新聞了。一方面因為它已經不再真實,一方面是因為它為了引人注目,所以只願意轉述悲慘的消息。於是,透過新聞節目所能建構出的社會,是一個天天有人自殺、情殺、虐殺的暴力世界,是一個親人互相傷害、朋友彼此背叛,於是再也沒有寬容、沒有道德的環境。有時候,你真的會因為看到的消息而震撼不已,心裡想著怎麼我所在的地方變得如此扭曲?是什麼讓人們這麼絕望以致於不再相信明天還可以好起來的?是什麼讓一個人可以閉上眼睛、拒絕接受他人的心,所以肆無忌憚地攻擊自己以外的一切?而最糟糕的,莫過於當我們已經被現實磨得那樣沮喪徬徨的時候,還不斷看見更為黑暗的傳播訊息,讓負面的力量像個逃不出去的黑洞一樣,把每個人的快樂都吸納進去。惡性循環。

愈黑暗的時代,其實我們愈接近黎明曙光,只是我們總是在一時太過愚昧了,所以沒辦法再堅持多一下下,相信漫長的陰鬱過去後就會晴朗了。《秘密》在我看來,就是幫助人們再撐一下下、再樂觀堅強一點點的 trigger。

而且,《秘密》像是/可以是漣漪的第一圈。當你願意相信自己可以讓事情好轉的那一瞬間,事實上,就某種角度來看,從你那雙眼睛看出去的世界,的確已經不同。接著,因為秉持著「要『吸引』更好的事物到生命裡」的信念,我們待人處世的態度無形中也會積極了,而這才正是「逆轉勝」的關鍵!

我想,我比較能夠被「心態致勝」(唔,這又是另外一本書了,而我還沒看過)這樣的觀念說服,而非天真地去期盼近乎 spiritual 的秘密力量。或許換個方式來說,我內心深處也期盼著這樣神奇的力量是真實存在著、有一天我也能夠發動我的 mind engine,達到 100% 的心想事成,而因為儲載著這個小小的秘密的期望,我還能夢想著更好的明天。這則是另一個良性循環的卑微範例。

回歸《秘密》,我絕對推薦它是本值得去讀的書,它也值得讀者去思考,無論用怎樣的態度,批判的、分析的、推崇的,都是好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秘密》所散發出來的是一種叫做「希望」的氛圍,而在我們所處的艱難的時代,無論如何,有希望,就是好的了。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美麗的小錯誤》:人生要是這麼簡單就好了

書名:美麗的小錯誤
作者:海瑟麥可海頓
原文作者:Heather McElhatton
譯者:謝雅文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08 年 09 月 03 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716911
裝訂:平裝

※ 按此處購買 ※

我們應該都還記得,人生的某幾個時刻,我們做了某些抉擇,選了岔路的 A 端,以為會帶給自己光明前程,卻發覺事情全非自己所想,然後,不免後悔地揣想:如果當時選了 B 該有多好?如果當時選了 B 應該就不會像現在這麼淒慘了吧?然而,事實上,選 B 的結果永遠不得而知,因為人生而平等的最佳例證之一,就是我們都有個不可逆的人生,我們永遠不能改變過去,也無法預知未來。

而《美麗的小錯誤》,一本號稱「讓你重新來過的小說(A Do-Over Novel)」,提供的即是這種我們好想要的能力,讓你可以重回每個抉擇的瞬間,看看這麼走之後自己會如何,不滿意結局了,就再重來一趟,選選那個上次沒選的路來走看看。

作者將故事的起點放在高中畢業的那時候,從那裡開始,你的人生即將分裂,你的一念之間可以上天堂,也可以預約一個永遠在地獄裡打滾的未來。故事裡的「你」有一個條件看似良好的男友,還有一筆足以支持你去做想做的事的畢業基金,然後,第一個分岔口來了:你要繼續升學,還是要斷然放下擁有的美好(安全?)去旅行,闖一闖未知的領域?

第一次,我選擇了後者,並且打算一路這麼選下去,所有現實生活裡我不可能做的決定,我就在這書裡做。結果我換來了一個奇情到有如言情小說般的生涯,並且草率荒唐地結束了。好像太快且太無謂了,這一生。所以,第二次,我想就做回那個比較步步為營的自己好了,奇怪的是,故事同樣走著荒誕而急轉直下的方式,並且,再度迅雷不及掩耳地,我就死了。於是,關於這本厚厚的小說,關於這個「只有一個開頭,卻有超過一百五十種結局」的故事,我推算出幾個公式:

  1. 「你」的人生,是由平均數約 7-10 個決定所架構完成,且這些重大的決定都發生在青壯年時期,關於老年,你多半是享受著決定所帶來的成果,無論好壞皆是草草帶過。

  2. 每當困厄出現時,就會連動性地發生近乎玄妙的奇蹟,無論你選擇作者給的哪個選項,到了下一個章節時,那個原本有如天要塌下來的問題,便在兩行字中間給輕易化解了。

  3. 所有看似安穩的對象、選擇,都是假象,他們一定會在下一章,或者下下一章裡,成為你痛苦的源頭,不過,承接上一點,你也用不著擔心,這個痛苦,很快就會被如同天神降臨一般的誇大遭遇給化解掉。

  4. 無論「你」如何失敗,做錯多少選擇,你生命結束的時候,多數是被頌揚的。

  5. 你選擇做真實的自己也好、做全然不同的自己也好,不管你做了多少算計,你永遠求不出最後的那個結果。
去年 12 月初從灰鷹巢城那兒看來《美麗的小錯誤》的書訊之後,便一直在期待這本書上市。只是,終於親眼一睹之後,其實蠻失望的,因為這種種的選擇、命運的安排,都遠遠悖離了真實的生活,由於它的荒誕,所以每個問題都變得容易,也難以引起共鳴。一邊跳躍在書頁、章節之間,一邊不免嘟噥:人生要是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當然,我相信,探討生命的真諦,或者人生的本質,並非這本書的著力所在。它是娛樂的、愉快的。在某個程度上,《美麗的小錯誤》鼓勵了大家別太用力看待生活裡的困境,也不要執著於做錯了的決定。因為對的不一定永遠是對,錯的也可以是非常的美麗。我們做過的每一個選擇,其實真的沒有一定的是非對錯,它只是當下自我的一種狀態表述,這個決定甚至不見得是一個 typical 你會做的事情,所以又如何呢?

在每一個可以笑的當下,勇敢的笑吧。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維納斯的誕生》:女人要什麼?

書名:維納斯的誕生
作者:莎拉.杜南特
原文作者:Sarah Dunant
譯者:尤傳莉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年 07 月 28 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702143
裝訂:平裝

※ 按此處購買 ※

※ 原刊載於 AANGEL 24 ※

女人要什麼?身為女人的我,有時候,也不知道女人要的究竟是什麼。然而,身為女人,我所知道的是,即使在今天、在以現代為名的社會裡,問自己「要什麼」這樣的問題,有時候仍是一種奢侈。

而在文藝復興時代的佛羅倫斯,這座融融在天才光暈裡的神寵之城,阿蕾桑德拉,一個生長在富裕家庭裡的么女,幸運地得到了所有她以為自己想要的,卻不幸地在獲得的過程中一再發覺自己真正想要的竟是自己不可得的東西。

阿蕾桑德拉沒有姊姊的美貌,卻擁有閃耀的才華,聰穎的她在年輕的時候目空一切,任性而盲目地接受了一樁看似合適的婚姻,她的丈夫不僅有財有勢,還有品味、內涵,他們就藝術、時政和所知的一切都能進行熱烈的交流,他並且保證會縱容她在婚後繼續追求女人所不應得的智識。阿蕾桑德拉以為他們是終於相逢的心靈伴侶。

新婚那夜,迎接她的不是即將開展的幸福,而是一連串厄運的開始。阿蕾桑德拉的丈夫愛的不僅是男人,還是她的親哥哥。隨著時局動盪、新掌權者的保守趨向,失去了夫妻之愛的阿蕾桑德拉連追求藝術之美的權利也漸漸被剝奪。隨著生活日益侷限、黑噩,阿蕾桑德拉卻在此時深深陷溺進一段炙熱的感情,她愛上了娘家聘請的外地畫師。畫師沈默、神祕、行徑鬼祟,阿蕾桑德拉摸不清楚他時常隱沒在深夜的心,她也再不能描繪自己的未來風景。局勢渾沌,讓再明淨的心都變得不清朗。

儘管歷盡滄桑,儘管曾擁有的富貴榮華,以及那些自由的日子如今都只是灰色的追憶,阿蕾桑德拉終於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懂得在生命中無可避免的犧牲和失去。當她毫無選擇地來到修道院裡渡過緘默的餘生,餘生裡卻意外地開出了璀璨的花。生活是貧脊的,然而她保有了作畫的奢侈權利。在最接近一無所有的時候,生命卻用最清晰的聲音告訴了阿蕾桑德拉屬於她的、一輩子的真愛是什麼。從那裡開始,一個女人終於完整了她自己。

真愛在這個年代已經有如神話般不切實際了。有人談起真愛,便露出訕笑,暗示著話題的不合宜。有人挑明了質疑,宣告真愛已死。也有人堅信真愛仍然無敵,因為激動而禁不住大聲起來的言語裡,多多少少透露著期盼大過證據確鑿。當然,有人聽到真愛就沈默了。

也許是我們的選擇太多了,也許是我們已經在時光中迷失自己,所以,才找不到真愛。當妳根本不認識自己、不能夠從自己愛起,其實再去問要什麼、設定條件一一檢視關係裡的本質,都只是多餘。阿蕾桑德拉的故事其實不免是個聽過多次的俗套,可是,她說的卻是一個女人生命旅程中真正的起點:看清楚自己的心,找到勇氣去執著,能夠愛自己之後,才能愛上周圍世界。

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心的方向

書名:《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保羅.科爾賀
譯者:周惠玲
出版社:時報出版

讓我們從「心」開始。

牧羊少年聖狄雅各的心告訴他,該啟程了,告別熟悉的一切,往未知的金字塔那裡去,在那裡,有屬於他的寶藏。儘管恐懼不安,甚至覺得荒謬,牧羊少年還是選擇聽從自己的心,前往陌生的國度,尋找那個不知為何的寶藏。

一開始他就受騙了,失去所有財產,身處異鄉,連求救的語言都一併被掠奪了。牧羊少年怨恨自己的衝動,為什麼要狂熱追求虛無的夢想?走投無路的他只能重新來過,在旅途的半路上停駐,在自找的失敗中學習。他逐漸感覺到,原來「失敗」不是全然的愚蠢,其中竟有許多智慧可以汲取,原本單純的聖狄雅各開始懂得越過表面,看進事物的核心。世界縱然廣闊,走出去也盡是無法掌握的領域,但是牧羊少年不再害怕了。

異鄉不再陌生,牧羊少年的生活再度安逸了下來,甚至,因為智慧和努力,他變得富有且受人仰賴。然而,那個也許根本不存在的寶藏又來侵襲少年的心了。他明白這是自己的使命,如果沒有順從渴望去追求看似危險的夢想,自己將永遠無法安心,也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又一次,拋棄所有,他朝著茫茫的方向去了。

少年進入了沙漠,風沙吹亂了心思,更多的考驗接踵而至,雖然他憑藉著經驗將困難一一化解,卻不再確定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的人生。「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外面的世界太過紛擾,迷惘的牧羊少年試著回到自己,和自己的心對話。忽然間,雜音成為可以解讀的訊息,他的眼睛依然捕捉到太多太多景象,然而,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指著同一個方向。

讓我們從「心」來過。

畢業,離校,找工作,入社會。一段生命的冒險旅程開始了,沒有範本的大拓荒,你的未來此刻真真實實地握在自己的手中,所擁有的除了滿腔澎湃的情緒之外,就是理不清的懷疑、困惑。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渺小,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攤在面前的每一種可能,更多時候你會犯下從未想過的錯誤,然後重重跌倒在自己描繪的希望地圖上,再也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夠站起身繼續走下去。

當你翻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邊閱讀聖狄雅各曲折的經歷,一邊會發現書中超現實的情節竟可以如此貼合現實生活裡的遭遇,在追求理想、成就的一路上,那些困難得令你幾乎放棄的時刻。

別忘了你的心。每當這些時刻,當整個世界好像都在否定你的時刻,別忘了你的心,那是人生旅途的起跑線,也是職涯發展的原點。牧羊少年的心總是帶他朝對的方向去。你的心不僅會給你安慰、勇氣、力量,更會在人生的每一次交叉路口,指出一個讓你微笑的地方。

原文載於 AANGEL 21:新鮮女強人來了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刺蝟的優雅》:脫去偽裝的盔甲,我的心好柔軟

書名:《刺蝟的優雅(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作者:妙莉葉.巴貝里
原文作者:Muriel Barbery
譯者:陳春琴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8 年 06 月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662690
裝訂:平裝

※ 按此處預購 ※

※ 試讀活動網頁 ※

讀《刺蝟的優雅》的過程中,一直有種迷失在年歲裡、不知道小說置身的時空究竟今夕是何夕的惶然感受,兩位敘事主角的說話語言都極其古典而優雅,她們所描繪的世界既真實又虛幻,直到最後,都令人無法確切安放一個時間點。後來想想,又何妨呢?既然這始終都只是發生在荷妮和芭洛瑪心裡的獨白,那麼就好像 James Joyce 的《尤利西斯》那樣,時間、空間以及客觀的世界物質元素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敘事者的心理感受--就彷彿退去尖銳的外表後,最關鍵的還是刺蝟的心,那顆其實很柔軟的心究竟有何感受。

於是,故事就從兩個人各自的獨白開始。

荷妮,住滿了政商富豪的高級公寓大樓裡偽裝平庸的門房,她背負著童年即被灌輸的宿命論,在生命裡的每一天努力飾演著世人所塑造出來的門房形象,唯有在看似陰暗的小房間裡,當演員沒有了觀眾終於能夠下戲了的時候,她才敢於作自己:一個飽讀詩書、熱愛哲學藝文的高尚靈魂。

芭洛瑪,住在荷妮所看顧的公寓裡、掩藏天才的富家小少女,用她慧黠卻天真的心,冷冷地看著自己所生活的虛偽的浮華權貴圈圈,因為覺得這個醜惡地無以復加的世上再也沒有什麼值得留戀,決心在學期末自己 13 歲生日當天,轟轟烈烈死去。臨死之前,她想記錄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辨,也算是證明自己不是傻呼呼地尋死,所以,有了「深刻思想」系列筆記,和試圖再找到希望的「世界動態日記」。

本來這兩段敘事將是永遠的平行線。一個以下看上(荷妮)的角度,略為謙卑地沉溺在文學藝術的美好裡,不想揭露所謂上流社會的下作和膚淺,更不想被揭露自己一點也不鄙俗的秘密生活;一個居高臨下(芭洛瑪),在筆記裡痛批成人世界的荒誕不稽,又因為一己之力太過渺小所以也太無力去改變這個世界,只能以驕傲的冷漠武裝自己,一天天倒數著離開人世的日子。從她們的眼中望出去,整棟大樓雖然有富麗堂皇的物質擺設,在金光閃閃之下,人們卻都是病態的,生活只是一種慘澹的冷色調,各自編織著謊言、幻夢,以及自以為是的富足。很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只有這兩顆心是火紅的暖洋洋的在跳動,在他人期望的生活桎梏裡隱隱跳動。

所有瓶頸都是等待打破的。而彷彿來自異域的小津先生,就是這個故事裡打破牢獄的大斧。

異常富裕、溫文儒雅並且帶著異國風情的小津先生從出現的第一天就是公寓裡大夥兒競相爭寵的對象,然而,不帶成見的小津幾乎也是在第一時間,便發現在層層疊疊的客套社交禮節之後,有兩顆美麗而誠摯的心,躲藏在各自合宜的假面下。小津的出現,意外地掀開了公寓裡各門各戶長久的作態,當然,同時間,他也剝去了刺蝟的防備,用他溫柔的真心還原了她們的優雅。更棒的是,因為他的出現,這一上一下、一老一少的觀察者終於相認了,太有種惺惺相惜的情感,也太有種相依為命的依賴,所以長久以來習於將真實世界屏除在心房外的荷妮和芭洛瑪,立刻便接納了彼此。

雖然《刺蝟的優雅》使用了大量的哲學理論,和相當細膩入微的形容,增加了閱讀理解上的難度,然而它本身其實相當單純地在表達著社會化的人生裡,我們總會遇到數不清的虛假,有時候是必須、有時候是我們以為必須,總之,到了最後,人們再也分不清楚誰是真、誰是假,何時該真、何時該假,怎樣的自己是真、怎樣的自己是假。人生的路走著走著,我們都會遭遇到喪失勇氣去作個真誠的人的時刻,怕受傷、怕麻煩、怕失望、怕危險,於是開始用尖銳而堅硬的盔甲去武裝自己柔軟易感的心。而我眼中的《刺蝟的優雅》彷彿就是在說:別管現實所能創造的醜惡傷害,敞開胸懷去愛,作個真誠的自己,才算是有好好活過一遭。

(這幾天實在太忙,先將混亂的想法這樣寫罷,之後再重新整理……)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巴黎野玫瑰》:大雨過後

書名:《巴黎野玫瑰(37, 2° Le matin)》
作者:菲立普.狄雍
原文作者:Philippe Djian
譯者:沈台訓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08 年 05 月 12 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733586
裝訂:平裝
※ 按此處購買 ※

我是先知道 Gabriel Yared,才知道電影〈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的。而這也已經是十多年前的邂逅了。

Gabriel Yared 的音樂視界太神奇,讓聽者輕易地就有了畫面,不知不覺中便已入戲好深。所以,即便我最終都沒有真的去看了〈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然而,每一次當原聲帶的音符落下,便彷彿看見了在沉沈澱欄夜色中、那個深邃而憂鬱的女人。而什麼詭譎的事情,就等在幾串歡快卻似夢境的旋律之後,即將要放肆地瘋狂起來。

十年之後,因緣際會,我拿到了已經截止的《巴黎野玫瑰(37, 2° Le matin)》試讀(big thanks to Amber),那個自己在心裡勾勒的故事,終於要推展開了。

雖然預知了這會是個悲傷的故事,卻沒料到原著會是這樣狂暴且操持著略顯粗鄙的語言。

Zorg(我不確定小說裡怎麼稱呼他的,甚至不記得他有名字,此為電影裡名字),這個故事的說書人,一個本來平凡也甘於平凡的勞工階層,男人遇上女人,一個美麗而充滿魅惑的女人──貝蒂(Betty)。

「氣象報告預測,今天黃昏前會有雷雨,不過此時天空一逕碧藍如洗,風也停了下來。我去廚房看了一眼,確定鍋底沒有燒焦結塊。一切都很好,十足完美。」

一開始,他便這麼說。因為遇見了貝蒂,讓他快樂地「宛如一個無憂無慮、天真幸福的傢伙」,他一再感謝上天,讓這女人進入了他的生命,他將全心全意地愛她,毫不保留地付出,只為了讓貝蒂也能同樣幸福無憂。然而,彷彿那場預告了的雷雨,也彷彿 Gabriel Yared 的序曲「Betty et Zorg」,悠悠長長而鬱積未訴的秘密,貝蒂帶給他的終將不只是純然的愛的美好,而他儘管拚了命地努力,也沒能把愛的天真灌注給貝蒂一點點。

不多久,貝蒂的暴烈、瘋狂便開始忽隱忽現在兩人世界中。

貝蒂不斷摧毀他所滿意的現狀,逼促他和她一起去追求她心目中的完美。她衝動地打破每一個平凡的安穩,然後對隨之浮現的契機滿懷希望,燃亮生命力,鬥志旺盛不了多久,便又被現實裡無可避免的醜惡、挫敗或者一陳不變給吞噬。如此循環,一次又一次。只是,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危險,而他所鍾情的那個貝蒂,也漸次消失在絕望中。好幾次,因為他的竭盡心力,那股屬於真愛純粹而強大的力量,將貝蒂阻隔在世界之外,保護她不受傷害,然而,應該是陷落在狂亂中的貝蒂卻一直在承受自我理智內省的煎熬,老是能察覺安逸中的假象。

太渴望絕對,終是無法容身於這個世界的。

也許是敗,也許是累,也許是徹底醒悟了,總之,貝蒂最後一次起身,前往她的理想國,義無反顧地潛進了另一個世界,再也不回來了。

而他呢?曾經為愛燃燒、為愛勇往直前、為愛不凡的生命,理所當然也將隨之殞落。

《巴黎野玫瑰(37, 2° Le matin)》的閱讀經驗是出乎意外地不討我喜歡。向來力求冷靜自持的處女座天性一再被混亂爆破,接二連三,令人措手不及的紛擾其實使我愈讀愈迷茫煩躁。

然而,人生就是場暴動。有些人選擇趨向大眾、抑制瘋狂,有些人則傾向放任本性、縱容野火燎原。內斂有沈澱的智慧,外顯則有奔放的美,每一種型態,都是一次又一次自我與自我、自我與世界鬥爭之後綻放的花火,也即是所謂的生命力吧。

不過,縱然這場熱烈的愛戀沒有結果,但貝蒂依然改變了他,讓他的生命有了別的可能。從此以後,他不會再用世俗的眼光看世界了。
「生命的珍寶,真實的世界之心,是眼中之眼、內在的眼。」
黑夜來臨,貝蒂終於創造了一次不凡,在大雨停歇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