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書對我來說,異曲同工。
甚至,可以將感覺回溯到看〈20 30 40〉那時候一般。
看起來好像是沉重的兩本書,其實卻非常輕快,且總是用極度誇張粗糙的描述手法來表現主角的心事。雖然《凱特》出自英國作家之手,卻和《Prada》一樣有著好萊塢般光鮮時髦的外表,以及……唔,還是那兩個字,「誇張」。
安德莉亞的老闆是穿著 Prada 的惡魔,宇宙無敵絕世 bitch 一個,也同時是全球時尚界最有影響力的女人;也就是說:也許安德莉亞的工作非常極度之卑微可憐而難做,卻是所有年輕女孩求之不得的大好機會。可是 Prada bitch 逐漸掌控了她所有的生活,work time 時一小時當八小時用,下了班也一樣隨時隨地待命。為了自己的未來,安德莉亞眼睜睜看男友遠去、放任自己最好的朋友陷溺在酒精中毒的重症裡,連自己剛出生的小姪子都無緣相見。眼看著一切苦難就要熬出頭了,Prada bitch 願意拔擢她了,男友卻決心分手,好友出車禍昏迷不醒,父母對她不顧家庭的舉止失望透頂。安德莉亞怎麼辦?
我時常在與幾種問題纏鬥:work-life balance、感情以及家庭 ── 總括說來就是「自我定位」。凱特和安德莉亞共同的問題就是:工作侵占全部時間。原本二十四個小時可以經營許多種 relationships:女人與女人之間的友誼、女人與男人之間的友誼、情人之間的戀情、夫妻之間的戀情、母與子之間的關愛、父與女之間的關愛,還有自己與自己的對話、工作與自己的相互砥礪。現在全壞了平衡。
工作已經漸漸成為許多現代女人存在價值感的來源,在此上投入的時間精力往往可以回收相對的成就;然而,女人天生就在機制上注重感情較男人多。一群女生聚在一起,絕對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時間在「討論」、「解決」彼此的感情習題;一群男人聚在一起,若是花超過百分之五以上的時間觸及情感議題,主講者便會被視為異類。無論自身成就高低,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的心事被灌溉照料,最最不要的就是自己的情緒投射落空,連個仰賴的對象都沒有。
兩個故事裡的時髦女性都選擇了放棄工作,在我讀來總有些失落 ── 為什麼女性要選擇回歸傳統面才可以讓生活重回均衡?為什麼凱特不能是家庭經濟支柱而李查扮演精神領袖?為什麼安德莉亞非得放棄工作才可以重回爸媽懷抱?(我得承認這本書簡直誇張無厘頭到一種不可理喻的境界……)
話說回來,把這麼簡單的小說想得那樣嚴肅而深沉,套句男人常數落女人的話:「妳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