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的書展,我邂逅了《網路與書》mook 的創刊本 ──《閱讀法國》。鮮藍的的菊開本,很浪漫的主題,從此種下我與 Net and Books 的不解之緣。
半年後,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一號 mook 一邊揭開自我事業的序幕,一邊掀起了「閱讀」這樣朦朧主題的面紗。換了尺寸,調整了行銷方針,Net and Books 縱的用時間排序法講人類的整個閱讀歷史,橫的講同時不同地的閱讀型態。去年在台灣書市引爆軒然大波的《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便是經由此 mook 初次驚豔較多讀者,那時,郝明義已經開始著手翻譯原文,打算開拓台灣荒蕪的深度閱讀、專業閱讀世界。
《網路與書》就此不定期現身。
每次的主題皆是一個有點抽象而龐大的思考方向,說實在,這樣的 mook 很難做,當然,讀者則是愛不釋手、欲罷不能。我一直很佩服《網路與書》編輯群的功力,能夠在漫天大霧出劈出一條光明路,知識的世界多麼龐雜,人文領域的學問且更不若理工學科有脈絡可循,怎麼能整理出這樣可口的一本工具書?
「有變有所不變」,雖然每回的主題都不同,可卻有幾個固定的單元。
主編的話是你看過最精緻優雅的菜單,郝明義通天遁地無所不知之外,文筆流暢而爽朗的串聯整期大小單元,以及編輯室的動機、關懷,誰要是認真讀了這樣一篇序文而不對內容動心,我想要不就是你不學無術,要不就是你根本目不識丁了。
永遠有一張未完成的年表。遠古,遠到也許我們還是四肢著地的年月,綿綿密密的對你訴說關於該主題中外人是做過什麼好事,不知不覺你已來到昨天,望著長長的年表,開始對未來有所期許。
五十本該領域必修的書籍,以及數量不定的參考網站。我一邊寫著這篇文章,一邊感覺:《網路與書》扮演的其實是個起點,買下書的那瞬間你開始往一個方向跑,隨著頁數流轉,你開始自己找尋目的地。我跟著它跑了好幾站,愈跑愈勤奮、愈勤奮愈熱血。
當然我們看得見名家的揮灑之作,我們也可以跑到市井小民寫的感性文章處歇息,我們也可以藉由學者引經據典的文章多吃下一些知識。有時,我們還可以做一些看似無稽卻頗有根據的分類測驗。
熟悉我閱讀習慣的人都知道,其實我不鮮少讀非文學的東西。可是,《網路與書》的每一期我都讀遍了,所以我也踏上了一些陌生的領土(註一)。
於是,再讓我告訴你一個關於 Net and Books 給我的感動。
去年五月,當 SARS 和 WARS 雙胞胎襲擊這個世界的同時,《網路與書》推出了這樣一個單元──《移動在瘟疫蔓延時》,其中收錄了一篇文章,「希望交通」,是前幾年在法國史特拉斯堡進行的交通革命的見證書。那是當時處於劣勢的市長候選人發表的一篇演說,篇幅很小,卻字字珠璣,情感與理想豐沛。更重要的是,最後,扭轉局面反敗為勝的女市長不但實踐了自己的政見,更使位於德法邊境的史特拉斯堡成為眾人傳頌的「流動地標」。也是因為這樣一篇短小精悍、情意真摯的文章,讓我豁然明白了何為民主,什麼才是政治情操。反觀台灣的瘋狂大選,照 C 的說法,就是一碗雜碎麵,裡面的豬大腸都沒洗乾淨。
說到底,《網路與書》真的是雅俗共賞。
Net and Books 給我一種 BOBO 族的知識自覺的感受。然而,我的一個朋友,換做是以前,我一定舉他作為「不學無術」的第一代表,可是他把我的一期 mook 借走就一直不還了,讀得津津有味;若是他也能讀出興頭,那這世界應該沒什麼人不能接受「網路與書」了吧。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狩獵行動,我說諸位讀著我的文章的朋友呀,《網路與書》可謂是難得一見的可口珍饌了。
註一:Net and Books 網路與書 mook 目前共有十本刊物,主題如下:
創刊號、閱讀法國 ── lisons la France
一、 閱讀的風貌 ── fashion of reading
二、 詩戀 Pi ── poetry
三、 財富地圖 ── map of wealth
四、 做愛情 ── colors of love
五、 詞典的兩個世界 ── a history of dictionaries
六、 移動在瘟疫蔓延時 ── m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七、 健康的時尚 ── health in style
八、 一個人 ── alone
九、 閱讀的狩獵 ── hunting for knowledge
註二:Net and Books 網路與書 mook 的網址 http://www.netandbooks.com